刘堂江:教育是耐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会与“急功近利”渐行渐远
发布时间:2022-02-19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教育评价是一根指挥棒,要修理完善这根指挥棒很不容易,对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难点,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梳理得很好,主要是五个方面:
1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
改革学校评价。“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
改革教师评价。“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
改革学生评价。“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
改革用人评价。“破”文凭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新时代校长应着重提升发展素质教育能力
基于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要求,新时代校长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发展素质教育,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的能力。在学生生源、教师水平等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一位校长如果不是采用应试教育的办法,如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去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素质教育的途径方式,达到教育高质量,包括高分数高升学率等,这就是校长的真功夫、硬实力、高水平。一位这样的好校长,面对教育评价,改革肯定是如做重逢,一通百通。
中国需要扎根一线的教育家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大批植根于实践的教育家,教育家不是“望而生畏”“望尘莫及”的,教育家成长有其自成规律,于漪老师从一名普通中学老师成为人民教育家,具有八大成长基因:薪传师道、民族铸魂、目中有人、生命歌唱、选择高尚、极致追求、教育自信、自我超越。中国情境教育学派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一名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著名儿童教育家,同样具有八大成长基因。草根底色、职业认同,挚爱儿童、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思考写作、学思互动、文化滋养。
于老师和李老师的成长基因都是成长理念的经典,值得精细品味,反复实践,像学习方法一样,先临摹,然后再创新,自成风格。
教育是耐心倾听花开的声音,大家都熟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小女孩儿摘玫瑰的故事,教育大师非常重视教育过程,使教育过程充满了爱的力量,静待花开,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教育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相信急功近利这个“影子”会与教育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