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学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学会

朱之文:推进改革创新 办好新时代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26

朱之文,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4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上靠改革创新;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更需要改革创新。通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创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改革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一方面,改革创新是一条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学习、研究审议重大教育文件、召开教育会议、到基层学校视察、与师生座谈等不同场合,在谈到加强学校党的领导、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双一流”建设、特殊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诸多重大教育问题时,几乎都以不同方式谈到改革创新。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全局,对为什么改、改什么、如何改作出了系统阐述。

 
图片
关于“为什么改”
从问题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和谋划教育改革创新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的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主要是: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既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加重家庭经济和精力负担;高等教育阶段质的提升矛盾越来越突出;教育重知识、轻素质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教风、学风亟待进一步净化;党对教育领域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图片
关于“改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这个问题进行阐述。他明确要求,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图片
关于“怎么改”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出了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还针对教育不同领域的改革,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针对教育评价方面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针对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他强调,必须针对学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他多次就如何推进改革发表重要讲话,对改革推进中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系统阐述,对教育改革创新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创新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尤其要加强统筹协调,着眼于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有序有力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让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的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图片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我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当务之急,要尽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基层党建,让党的领导真正落地,让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切实解决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党的领导弱化虚化的问题,牢牢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
图片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办好新时代教育的内在要求,不仅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还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方向,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过度偏重智育,对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不良倾向,至今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为此,要对影响和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环节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找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针对这些问题,在评价、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引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更加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提供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切实做到五育并举,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氛围。
图片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发展教育事业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党中央已作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迫切需要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反观我国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区域结构,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大幅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着力产出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图片
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经过多年持续规模拓展,已经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入学机会总体不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相应地,迫切需要将教育工作的重心逐步从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调整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上来。相应地,需围绕内涵发展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比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养、教师管理、教师职业发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待遇保障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一整套制度安排。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教育资源配置要加大对内涵发展环节的倾斜,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围绕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激发教育活力
办好新时代教育,必须激发教育活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为此,要围绕激发教育活力深化改革创新。比如,要有序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千方百计避免“一收就死,一放就乱”。在坚持公办教育主导的同时,还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在坚持中央对教育事业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还要尊重各地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允许地方开展个性化的探索。在加强学校管理的同时,还应赋予学校相应的办学自主权,调动其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充分利用好全社会教育资源。在当前形势下,还要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图片
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通过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几乎关系每一个家庭,尤其要始终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诉求。目前,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同时又产生了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积极回应,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从体制机制上妥善解决。比如,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校外培训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学习负担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问题,弱势群体教育保障问题等。要通过加快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能直接感受到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新收获。

 

 

在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中,还需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破”和“立”的关系。改革创新需要打破常规,同时又要建立新的制度和规范。教育改革推进中,既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又要善于建立健全新的制度体系。
 
二是“变”与“不变”的关系。改革创新需要变,但变本身只是现象、是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有的改革需要形成新的体系,致力于求变;但有的改革需要正本清源,是对过去好的做法和制度的回归。绝不能为了变而变。
 
三是改革创新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的关系。改革创新必须出实招、有力度,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同时也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评估可能的影响,及时化解风险,以平稳有序推进。
 
四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改革需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但顶层设计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基层的探索。顶层设计主要管方向、管全局、管长远。基层探索要与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不能背离顶层设计的方向,不能影响全局,也不能做短视的事情。顶层设计也要在基层探索的基础上,及时评估,作出必要的改进和完善。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上一篇:中纪委点名批评作业帮猿辅导,“慢”教育不应受“急”资本裹挟

下一篇: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