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学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学会

教育强国大家谈 | 吕玉刚: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工程

发布时间:2023-07-1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学会微信开设“教育强国大家谈”专栏,多位教育专家学者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共同探讨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深刻内涵,分享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方略、实践途径,共同开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工程

--吕玉刚--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
图片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重大部署。这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三者内在统一、螺旋上升,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重要基础,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重要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义务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绝对主体。在实现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办强义务教育,关键在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基础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期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理解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


深刻理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认真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其二,学校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教育教学需要,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推进“校校达标”。其三,教师队伍育人能力更强。教师要富有高尚师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各地的师资配置要科学均衡。其四,人民群众更满意。要显著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得到实现,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得以形成。同时,要以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扎实有效的政策举措,大力推进、加快推进,以更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服务。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准确把握其发展目标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着力实现扩优提质,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可及化水平明显提高,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显著缩小。绝大多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实现优质均衡,并有效提升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适龄学生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建立完善推进机制


首先,坚持政府主责、统筹规划。各省应以县为单位科学制定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保障。

其次,坚持省部协同、密切合作。借鉴推进基本均衡的经验,省部通过联合签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明晰双方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责任,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服务作用。

其三,坚持先行创建、示范引领。省部共同确定一批教育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县域,率先进行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的破解,积极探索推进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其四,坚持严格评估、保障质量。要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办法为依据,认真做好县级自评、省市初评,推进以评促建,并适时做好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让优质均衡名副其实。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切实采取有效举措


首先,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大力度并统筹实施国家级有关建设工程,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支持力度。省市两级要着力缩小辖区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重点推动校舍建设、食宿条件、安防设施、教学装备、数字化环境等达到规定标准,并注重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其次,聚焦城乡整体发展,切实抬高底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要依据县域地理交通、人口规模、教育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等因素,以保障学生受教育质量为根本,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同时解决好寄宿制学校学生上下学交通和家校沟通机制等问题;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建立城乡学校帮扶激励机制,实现捆绑考核管理、一体化发展。

其三,聚焦校际均衡发展,抓住关键要素。推进中小学师资配置均衡化,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促进集团和学区内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紧密结合;以集团和学区为基础,扎实推动骨干教师组队式交流轮岗,健全教师精神荣誉、专业发展、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关心爱护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带着使命和责任去交流任教,促进率先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为实现县域整体优质均衡创造条件;对培养输送骨干教师的优质学校应给予奖励支持。

其四,聚焦数字赋能发展,共享优质资源。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数字化,进一步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化、精品化、专业化,创新数字资源呈现形式和应用方式,积极扩大应用场景。要强化资源应用激励机制,并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广泛覆盖,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

其五,聚焦群体公平发展,积极帮弱扶困。深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完善学生资助制度,注重精准分析学情,加强对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都能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共享义务教育发展成果。

上一篇:“小委员”有大担当 陕西省第七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举行

下一篇: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内涵、监测指标与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