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2
4月18日—19日,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陕西省教育学会主办,西安市铁一中学承办的“2025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举行,千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本次论坛以“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为主题,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等齐聚西安,通过“主题交流+实地考察+教学观摩+跨界对话”的四维研讨模式,共同解码AI时代下育人方式的变革、AI赋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智慧、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有效培养及面向未来培养卓越人才的教育变革等,凝聚力量将基础教育推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志敏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孙科,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姚炜,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西安市政协副主席陈长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江澎,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红雨,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陕西省决咨委委员、省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赵昶葆,陕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张新民,西安市碑林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张营,西安市碑林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菲,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范明,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陈娟,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邵国希,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秘书长杨华,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局长杨磊,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党委书记陈朝华,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局长张燕,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局长曹宏顺,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副局长成延春,新教育研究院学校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滕靖南,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庆群等。
多位专家(按活动出场顺序排列)的深度思考和前沿分享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可能路径,引起与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围绕数智教育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如何改变、需要解决什么、需要避免什么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他特别强调,数智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培养人”,“用技术赋能教育”而不是被技术牵着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江澎在“AI时代的学生画像”的主旨报告中表明,AI时代我们应该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康体魄的“终身运动者”,拥有高尚品格的“责任担当者”,拥有创造本领的“问题解决者”,以及拥有审美素养的“优雅生活者”。他特别强调,在AI面前,刷题训练得来的“一技之长”可能会落荒而逃,而立德树人涵养的“优秀人格”将会屹立不倒。
西安市铁一中学校长、教育部领航工程名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委员庆群进行了题为“立德树人 做面向未来的教育——西安铁一中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她认为,做好教育,一定要有未来的视角和坚定正确的方向。“立德树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数字化时代,知识获取日益便捷,但人性的培育不可替代。她提出,新时代的“德”应包含多元维度:一是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二是培养数字公民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与道德底线;三是拓展全球胜任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解决问题。“人工智能越发达,越需守护人性的光芒。”
国家督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王殿军分享了“创立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他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分数两者之间有关联,但并不等同,对一些英才学生要尽早识别,注重过程观察,用科学的工具评价其能力,不唯分数。建立“A+B”的培养体系,A即保持国家基础课程体系;B即提供挑战性课程体系,在能力和知识上进行拓展。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任炜东在报告中表明,培养新时代学生要聚焦核心素养,以建设多元、卓越的学校课程,为每个学生拥有出彩人生提供多样的成长土壤。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朱焱认为,聚焦育人为本,以教育创变培养创新的人,具体而言,一是构建融合、贯通、融通的生态系统;二是构建具有价值、学习、资源的支持系统,建立好甄选、培养和评价机制;三是做好研究、运行、师资的保障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知名科普视频创作者李永乐分享了他的“互联网教育之路”。在教学任务之余,李永乐把一些看起来很难和大众高度关注的科学问题利用短视频的形式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讲清讲透。他制作的数学、物理等的高考系列知识视频为偏远山区和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了免费的教育资源。他的大爱、无私和坚持,获得了阵阵掌声。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分享了“扩优提质的实验中学探索”的报告。他认为通过前模式化阶段、模式化阶段和去模式化阶段,做好学校的提质工作,再通过集团化的办学方式将优质的办学经验惠及更多学生。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分享了以数字化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国平分享了镇海中学的发展“奇迹”,解码了县中如何成为高质量高中的秘诀。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王博系统分析了AI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其战略价值,重点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体系重构、教学模式革新和人才培养范式转型的深层影响。探讨适应未来的教育变革实施路径,为国家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卓越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宗本以浅显易懂的方式阐释了大模型的原理,以及赋能教育的方式。他提出,师-生-AI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大学科或大场景或大观念或大教育为基础,即将一个整章内容或多个知识结点的教学作为“一个单元”来整体设计和实施,而一个单元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以“导引”形式设置情景问题,以“问题”形式设置探究任务;第二步,把学生分成任务小组,依托AI平台,实施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完成探究任务;第三步,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进行展示和总结。
活动期间,西安铁一中教育集团26名教师,分别在铁一本部、铁一滨河、铁一陆港、铁一曲江校区向与会人员作了公开课展示,涵盖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跨学科实践、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各学科专家对此进行分别点评并作学科主旨报告,深入探讨各学科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铁一学子以合唱、舞蹈等多元的艺术展演形式,生动展现了该校美育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及“来为求知 去做栋梁”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