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学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学会

《中小学管理》10期视点抢先看: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附本期目录)

发布时间:2023-10-18

图片


全文共227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为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聚焦基础教育领域的重难点问题,以扩优提质为抓手,依托学校教育主阵地确定了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向度、主体责任和重点任务。这实际上是在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发展到亟待扩充优质、普遍提质的背景下,试图推动基础教育领域格局重构的重大举措。为深入推动《意见》落地落实,本期视点我们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通过专家学者对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以及呈现一线学校的实践经验,期望助力更多基础教育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专家解读



杨小微  申容玮:明晰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内涵和路径


基础教育学校的扩优提质是对教育部最新政策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在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发展到亟待扩充优质、普遍提质的背景下,试图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与格局重构的重大举措。为此,要从教育的特质出发,对经济学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加以确切地阐释、转义和重构,由此确立基础教育“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注重内涵的新发展方式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重心;同时要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原理,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三方面的变革实践来推动和达成改革目标。(详见杨小微、申容玮《扩优与提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涵重构与实践取径》)



徐冬青:把握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内涵、动力与能力提升策略

新优质学校作为一种新型学校成长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经由政策导向的形式被广泛倡导,足以说明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校类型,更是一种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提质强校新机制。新优质学校的新内涵在于“标准有根”“标准多元”“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新优质学校建设的新动力在于凝聚内力,从品牌辐射、抱团取暖、内生变革、城乡共建等多点发力,形成丰富多样的形态;新优质学校的推进本质上是加快办学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提升学校的发展规划力、课程领导力、课堂教学变革力以及共同治理对话力。(详见徐冬青《新优质学校建设的内涵、动力与能力提升》)



鞠玉翠  王童心:以五育融合激发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


办学活力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抓手,而办学主体的内生动力是办学活力之源。五育融合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它以联结人的需要为驱动,以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为导向,以分权、放权、监权和质量评价督导等治理举措为保障,激发、释放和增强教育实践主体的内生动力。为保障五育融合为主导的动力机制有效运作,需要基于全面发展视域解读培养目标,围绕真实情境问题展开教育教学,紧扣协同育人机制营造教育生态。(详见鞠玉翠、王童心《以五育融合激发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



王烽: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涵养本底教育生态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改善教育的品质,在涵养教育生态上下功夫。本底教育生态,就是围绕学生学习成长形成的基本生态,是由教育规律主导的底层微观生态,它以系统的方式接受教育外部影响。这个生态是由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学生与教育媒介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整合而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教学、内部管理、物质环境、家校社关系和学校文化等对构建生态发挥直接作用。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深化改革。一是调整政府与学校关系,为教育质量的生长留出空间;二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减轻功利化倾向和教育焦虑;三是建立资源共创共享机制,为本底教育生态提供开放创新环境。(详见王烽《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涵养本底教育生态》)



图片
实践探路



刘希娅:基础教育学校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主动承担使命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治理的综合变革,需要参与其中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名教师都准确识变,主动应变,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策略与教育担当。基础教教育系中量最大、学段最长、基础性最强的部分建设教育强国,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首先,发扬教育家精神,在贡献教育强国建设中坚守教育人生。其次,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解决瓶颈性问题中系统优化育人生态。再次,勇于创造性突破,在素养导向的课改中践行高质量育人。(详见刘希娅《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殷红: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河南省实验中学立足学校实际,通过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推动学校优质特色发展。一是以校史文化研究为载体,凝练校训,梳理育人理念,构建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以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制定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富有学校特色的五大校本课程体系,夯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育人基础。三是以多元评价机制创新为牵引,建立“六维”评价体系,拓展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育人价值。四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平台,丰富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实践路径。(详见殷红《深化内涵建设: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路径探索》)



郑煜  朱乃楣:创造性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出发,在不改变生源、不依靠政策倾斜、不增加学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经历了开展学科教学范式研究、实施画像式评估和因材施教、构建“分科·综合”一体化课程实施体系三个阶段。其中,作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以低中高三个年段为序列,形成“主题课程-广域课程-模块课程”三段进阶学程设计的综合课程体系。学校还通过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场馆式学习等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育人水平。详见郑煜、朱乃楣《课程育人:一所“新优质学校”的蜕变与生长》)

图片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10期

目    录

微信图片_20231020190743

微信图片_20231020190748

上一篇:我们确实要反思,高中教育究竟要为谁服务?

下一篇: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