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学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时讯 > 省教育学会

人民教育家于漪:在践行上下功夫

发布时间:2023-10-19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图片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前进方向旌旗招展,理论基础先进厚实,精神支撑坚韧有力,给予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宏伟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无穷力量。与其他领域肩负重任一样,教育领域也提出了新的方略,描绘了振奋人心的新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列,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强化了教育是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基础支撑,科技是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动力源泉,人才是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为教育开辟了新领域,塑造着发展新动能。


“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字字千钧,责任与使命重于泰山。美丽的蓝图要变成现实,为人民和子孙后代谋幸福,执行者、施工者须用心用情用力学思悟行。要整体把握,深入精神实质,古今贯通,中外比照。我们要在原本艰苦奋斗取得非凡佳绩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做优建强、补短扶弱,在行动上下大功夫,创造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


基础教育是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胜枚举,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我们要做的事很多,治理、发展、创新的空间极为广阔。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心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业,主动作为,由衷地发挥聪明才智,探索出契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方法,从而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上收获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学习初心”教育  为人生之路奠良基


“立德树人”是我们党教育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它显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原创光彩。理论指导行动,这一根本任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必须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谆谆教导我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显然,“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指的就是全覆盖。我们要认真审视、梳理,不仅要使优势更优,而且要查漏补缺,弥补短板。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上多元价值并存,多样文化激荡,光怪陆离的诱惑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现代技术手段,作用于缺少生活经历、识别力和判断力的未成年人,造成价值追求的混乱,乃至带来伤害。求学,读书,本为告别蒙昧无知,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习,不仅要学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价值观,点亮生命灯火,明辨人生方向。为此,学习初心教育不可忽视。我国中小学生较长时间受应试教育影响,功利思想流行,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高分、考取好大学,为了从事体面的、待遇高的好职业,为了出人头地……这种观念的典型特征是以“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更有甚者,向往享乐人生,学而优则“钱”的思想不仅侵蚀学生,更是无孔不入地进入家庭与社会,儿童纯真、纯粹、向上、向善、向美的天性,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乃至扭曲,这非常令人心焦。


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动机何在?为谁而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回答并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力行,是教育者的责任担当。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命脉所在、精魄所在,是思考、谋划与实践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必须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学生如果学习伊始就崇尚一己之私利,扣错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没有被及时有效地匡正,就经不起纷繁复杂世事的考验,甚而误入歧途,轻则害己,重则伤人,贻害社会。社会上诈骗、腐败的乱象究其根源,无不与价值观错乱、私利膨胀紧密联系,教训极其深刻。因此,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要对其防微杜渐。


我们在这方面有着优良传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期,我国的基础教育很重视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的教育,并渗透落实在学科教学中。主题班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时,“为了建设祖国,学习再苦再累也不在话下”,高中生那种语言、神情、信心、动力,“一定要攻克难关,把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学到手”,真是慷慨激昂,互相砥砺,令人动容,作文簿上一篇篇作文热血沸腾地吐露为祖国、为人民攻克学习上艰难险阻的意志和毅力。这些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线,是青春闪发的光彩铸就的学习初心的正道,今日应继承、发扬、创新、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恩来总理青少年时代的“十年面壁图破壁”的学习志向与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学子,革命与建设红色谱系中更是英雄辈出,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在学生学习初始给予其正确的引领与巨大的能量。古人在这方面的思想结晶也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如《宋史》记载,文天祥就义后,发现文天祥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不仅是自述,也是留给后代的遗言。正如文天祥所言,读书是为了学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社稷之理,而今以身许国,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这种用生命凝聚而成的思想结晶,应成为今日学生心灵成长的精神养料。




坚定“两个结合”  切实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这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教育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须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2日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考察时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五千多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言辞切切,我们须深入领会,遵照执行。


早在2014年4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由于学识储备、智慧储备不够,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显现的短板有待进一步加长。但出现这种现象的责任不全在教师,由于极其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鄙薄传统文化的思想有形无形地存在着,这种教育生态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任何有希望的民族都把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视为珍宝,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为新时代所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用。


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首先,我们须明确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政治的灵魂,对凝聚价值共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深刻领悟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为师者的使命担当。其次,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做到古今贯通,努力思考、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极其丰富的具体生动的故事,让历史和现实产生同频共振,以古鉴今,观照现实人生,使学生理解、感动,引发心灵震撼,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古代典籍中都能找到出处及其思想内涵的生动表达。如“富强”,《管子》中有“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文明”,《礼记》中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谐”,《荀子》中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平等”,《孟子》中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老子》中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至于“爱国”的相关表达则更为丰富,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典型的爱国名句。仅从有限的例子中,我们就能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思想的传承力量与育人价值。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作为湖南大学前身的岳麓书院在历史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经世济民之才。”这些人才包括早期共产主义者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育人千年,弦歌不绝。书院讲堂里悬挂着“实事求是”匾额,习近平总书记从这块匾额讲到最早文献来源(《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毛泽东与“实事求是”的渊源讲到党的思想路线的脉络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的巨大价值,仍活跃在当今时代,我们从教者又有多少人学习研究、深入理解?精神的力量是要靠真理来熔铸的。为此,努力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思想智慧,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时代之需,也是从教者自身发展成长之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活力,教育人生自能出彩。

 



自觉加强理论素养  努力提升育人实效


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认清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大势,顺势而为,奋斗不息,为人类谋幸福,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教育是为党为国育人的大业,是为人民及其子孙后代谋幸福的大业,我们坚守职业信仰、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同样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为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我们首先需静下心来,挤出时间学习,把握理论的精髓,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基础教育育人的事千件万件,平凡琐细,其中的问题、挑战、难点、热点不胜枚举。事件的背后无不牵涉历史、现实诸多因素,无不牵涉学校、家庭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关系错综复杂,单凭一己经验难以有效应对。基础教育体量巨大,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难以用线性思维进行统一要求,否则难以落到实处。所有的教育措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离开了实际,再漂亮的言辞也无济于事。


有时候,我们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形式逻辑思维,不得不忙于应付,有捉襟见肘之困。有的经验此时此地有效,不等于彼时彼地有效;局部做是可行的,但整体推敲有不足,乃至不符合教育规律。凡此种种,均说明我们在工作上须有新突破、新发展,思考问题的水平须更上一层楼,须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以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须认认真真学点哲学,哲学教我们如何宏观地看问题,如何从更高维度去思考。须认认真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习怎样把问题看透彻,怎样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怎样立体多维地思考事物之间各种联系,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照搬某个结论,而是学习其根本精神,深刻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即解决中国问题的立场,实践真理性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的方法。掌握了这些,看问题才不会绝对化,才不会择其一端而不顾其余。从事教育工作,中外古今的教育理论都要学一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和剖析教育现象,择其精华用于提升育人实效,增强教育的自信自觉。


教师学习常有时间不足、精力不够之累之苦,然而要摆脱操作工之困境,有独立思考的底气、主动作为的精神,须满腔热情地加强理论修养,攀登高瞻远瞩的境界。“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只有锲而不舍,才会铸成精神的茁壮成长、专业的蓬勃发展,收获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


上一篇:陕、甘、晋、蒙、豫、 川六省区教育学会召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经验分享座谈会

下一篇:我们确实要反思,高中教育究竟要为谁服务?